千呼万唤,超级苏霍伊今日终于来我家,
多少次网络上的唾沫横飞,多少回军迷间的唇枪舌剑,随着今天网络热传第一批数架苏-35战机抵华,“中国购买苏-35”这个风行于中国互联网上的热门“撕逼”话题,达到了最高潮。
这批“迟来”的圣诞礼物因为时间关系和国货情结,如今已不太能让中**迷心潮澎湃了。但这些苏-35携着西伯利亚的冰风寒流、一路伴随着117S喷吐出的烈焰,从阿穆尔共青城出发,一路向南,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目前俄罗斯航空领域的一大先进成果,也是探索新型战术战法的大好机会。抛开无聊的歼-11/歼-16与苏-35之争,以及人人都自以为可以啐两口唾沫实则不明就里的“国发毛发”之辩,这些苏-35的到来无论如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正面意义。
从终结口角之争的角度来说,苏-35的最终到来画上了休止符。而对中俄新一轮的战略合作而言,这或许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20余架四代半重型机无疑会使人民空军的战力得到增强。且不论如今国产歼-20已经试装、FC-31新机首飞的今天,苏-35身上的飞火推一体系统、117S推力矢量发动机和“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等技术还能给我国航空工业多少收获,从转型时期空军战斗力建设角度来看,快速多出一个四代半重型战斗机团的战斗力,反而是件好事。对于某些人质疑的“体系不兼容”“增加后勤保障难度”等质疑,其实都构成不了严重问题。举两个例子:当年某二代机部队换装苏霍伊重型战斗机一年多就形成战斗力;引进的几十架苏-30MKK依然是前出岛链与美日斗智斗勇的主力战斗机。换句话说,苏-35SK,在我军手里发挥出可靠战斗力,不存在什么问题。
再举个例子,从**这个不安分邻居的角度来看,手头上的F-15J使用寿命用一天少一天,F-35也才刚刚到手尚未形成战斗力,难以取得东海上的制空优势。而中国在未来几年,不仅自行研制生产的战斗机数量与日俱增,又多出来24架崭新的四代半重型战斗机。这些苏-35和国产歼-16一样,不仅是现有歼-11B、苏-30MKK机队的新鲜血液,在歼-20形成战斗力后也是强有力的补充。
曾经在东海上空经历了苏-27、苏-30MKK和歼-11的F-15J,未来将有望见到“终极苏霍伊”。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东西日新月异,而另一些则一如既往
东海热闹得很,南海风波也未平,东南亚诸国都在积极加强自身的空军力量建设,而苏霍伊战机无疑是这些增量中极具分量的一环。早日获得苏-35这位目前苏霍伊家族的新锐后生,既是方便人民空军知己知彼,也是为将来的对抗演练埋下伏笔。对于无法采购到西式战机用于对抗演练的我军而言,有苏-35这样一位优秀的“假想敌”真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铁甲依然在 2016-12-25 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