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佛前十不求,烧香拜佛人,需要了解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求佛本不属于佛经本意,但也属于修道的一个法门。烧香拜佛也是需要注意事项的,在佛前要做到这十不求。
(一)念身不求无病
学佛之人不一定要身体健康,一个人如果身体太健康,就会永远不生病。人一直不生病就会生起贪心。比如一个人特别爱饮酒,但因为饮酒特别难受而生了重病,那么他以后喝酒肯定会有度,并且少饮。假如这个人特别爱喝酒,喝酒并没有生病,那么他就会越喝越多,越来越贪杯。大凡学佛修道之人,大多数是曾经身体不太健康的,后学佛修道让身体好起来,比如国学文化大师南怀瑾。
(二)处世不求无难
人生在世贫穷并不是什么坏事,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就是因为贫穷不顺,才能锻炼出意志。人太顺利就容易生出骄傲和奢侈的心态,生活中有许多人比较傲慢和奢侈,就是是因为自己日子过的太顺利。
(三)究心不求无障碍
学佛学道不应该求没有障碍,没有障碍就会懈怠,人也会变得懒惰,不再精进修行。要知道学佛也好,学道也好,都会遇到很多障碍,而这些障碍虽然是业障,但也是帮助自己成道的法门。
(四)立行不求无魔
许多人觉得修行遇魔是件坏事,实际上修行遇魔才是好事。释迦摩尼佛能成佛,必然离不开魔王波旬的坏,正是因为波旬的坏,所以造就了佛的成就。人来到这个世间,就是渡劫的,渡劫就是修行,所以求佛人不应该求无魔。
(五)谋事不求易成
谋事不求容易成功,要知道容易成功的事情,必然非常简单。如果修行非常简单,那人人都容易得道。因为得道困难,所以才有价值。因为非常困难,所以才非常有价值。
(六)交情不求益吾
人世间有三种感情,亲情,爱情,友情。亲情有着血缘关系,是天生的。爱情可以让人心动,是人的天性,而友情最难交往。大部分人的交友,都是利益之交,只结交对自己有好处的朋友。如果这样交友,必然会亏损道义。
(七)于人不求顺适
人不能太顺适,顺适就会表现出自大自负,目中无人,心中狂傲。顺适的人尤其在语言上,从来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从而变得固执,固执久了,自然人也会自私起来。
(八)施德不求望报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布施不求回报,才是真正的布施。这种布施才能真正拥有功德,如果贪图回报,这种布施最多能获得福德。
(九)见利不求沾分
见到别人有了利益,自己就想去分一些好处,这种见利而争,争到会生起痴心。未得到会生起愤恨心,不满足心,杀心等邪恶的心。
(十)被抑不求申明
许多修行人,修行遇到不顺当的事情,就希望得到申明。比如学佛人因为自己的原因,被偷盗了钱。所以有些学佛人就开始佛前诅咒恶人,会得报应。像出现这种情况,必然会让自己几十年的修行,毁于一旦。
求佛人求佛,本质上不是为了自己求佛,而是为了别人求佛,为别人求佛,为众生求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求佛。
゛ʚ.醉玲珑 幽雪๓
2020-10-17 05: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