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图书馆发现两封信,内容颠覆历史,学者:崇祯断送最后机会
明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王朝,它创始于推翻了外族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将天下统一大权重新掌控在了汉人的手中;然而也结束于将这种统治大权败给了北方来的满人。那么,导致这个一度强硬且很有骨气的王朝最终灭亡的根源在哪里?末帝崇祯为何需要走投无路到以*报国,或许我们能够从两封在葡萄牙发现的信件窥视一二。更甚者,如果信中所说内容当年能够达成,那么明朝或能再延续一段历史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先来说说这两封信的内容,由公元1632年时任明朝内阁次辅的徐光启亲自书写,不过现在留下来的是已经被翻译成葡萄牙文的原稿,其中主要表达了两个意思。一个是对葡兵在天朝与满人的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高度的赞扬、称颂;另一个是希望对方能够再次派来一支火炮装备精良的军队来明相助。如今这两封信都完好得保存在葡萄牙的阿儒达图书馆。
知道了信中内容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明末所面临的危机背景,以及和葡兵之间的渊源。众所周知,自从明太祖建朝不久之后就开始大肆地清洗朝中重臣,尤其是一些武将,此后为了更好的强化中央集权,防止武将把控过多的武装力量会给朝廷带来重大隐患,所以整个明朝都是相当的重文轻武。这么做的后果可想而知,当彪悍的满人不断向南方入侵的时候,朝中很难找得到能够堪当大任的武将和军队,一帮柔弱的文臣只顾忙着争权内斗。
不过在这其中还是有一些例外的激进分子的,徐光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面对满洲八旗军的步步紧逼,他开始将解决办法投向了国外,试图启用西洋人的枪炮来对付前来进犯的敌人。为此,他想到了已经被葡萄牙人占领的澳门,这里就有不少装备精良的西洋军队,如果能调用这些人做教习,为明军打造一支强悍的火炮军,那么八旗军只知挥刀、射箭的骑兵也是难以抵挡。
当国难危急关头,徐光启的意见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就这样一支以公沙·的西劳为首的葡籍统帅带着24人和26门火炮应邀来到了中国战场前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需要火炮技术很早就已经在国内被研制出来了,但是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于战争中,所以当时的西洋火炮不但技术上先进于国内,炮手的操作水准也是遥遥领先于明军。
这些教习们来到明军队伍中可以说是非常尽职的,很快就帮助他们建立起了15支装备良好的火器营,所以在接下来的明满战场上,满人一直都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不仅皇太极安置在京城周边四县的军队被全部剿灭,明军还带着火器营一路来到了登莱地区防守,与满洲兵隔海相望。
从引进葡兵教习和火炮到此时,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这期间明军的士气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但就在这种良好的局面将要继续展开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先是明军中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叛军投靠满人,杀害或重伤了所有外来教习;接着是朝中一些保守派站出来痛诉引进外籍军队的隐患,最终导致崇祯皇帝放弃了这一计划,这让徐光启后来费尽心机借过来的两百葡兵被半路遣返。由此,也有不少学者们叹息,崇祯这是葬送了可以救国的最后机会,明军的覆灭也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公坛gl
゛ʚ.无所谓 斯年๓ 2019-06-17 22: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