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
宏海法师讲述《楞严经》
如是阿难,当知是闻,应当知闻性既不是从动静来的,不要搞错,也不是从耳根出的,也不是从虚空中生的。这个就已经是惯性,何以故呢?如果说闻性是从静中来的,静的外尘,动起动,在出现的时候,说明刚才的静不是过去,这个闻性就随着静尘会灭,因为它是从静来的,动起动的时候,就不应该再能够闻到动尘,动的状态。
假如反过来,如果闻性是从动尘中来的,待会我们又静一下,动灭了,闻性就随着动灭了,消灭了,不能够觉知刚才我们觉的静的感觉。由此动静就知道闻性不是从动静来的。我们一实验就知道,化学实验,比如:我们常以为水能够灭火,又以为纸一定是燃料。
可是把纸叠成一个方块,或者说叠成一个容器,把水注进去以后放在火上烧,纸也燃不了,水居然能烧开。我们去庙里面去化的时候,放到香炉里马上就烧着了。点不着,它是先把水烧开,而这个水在火上,它隔着纸它也灭不了火,反被火给烧开了。
很多现象我们近距离一看,才能知道它的实相。一做实验就知道,原来,轰轰烈烈的时候,耳根不是从外尘的动静相中听闻声音而来的作用呢?谁敢起义,揭竿而起反对说,耳朵听声音不是从动静的这两种境界中来的?可是现在一做实验,它就不是,你能怎么办?
首先,应不能再觉知动静尘,如果是从动静中来。如果闻性是从耳根生的,跟外面的动静无关,可是闻性非尘莫属,非外界的动静两尘它起不了作用。
耳根的出现,亮相登场,非得要动静来铺路不可,做为铺垫不行,做为衬托不行,说明从耳根生的,跟动静没有关系,那这个闻就没有闻成就,闻性就听不到。说明从耳根来的,也是说不过去的。
再比如:假如闻性是从空出的,就是从虚空而出的,虚空就有听闻的能力,整个这个虚空就弥漫着闻性,不是无情的虚空。虚空我们一般理解是,我是有情,虚空是无情的。闻性是从虚空出的,整个虚空必须全体弥漫能觉知的闻性,它就有知觉,不是无情,是有情了。
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因为它有知觉,通常我们理解虚空是没有知觉的。再进一步说,如果虚空就能闻,虚空自己就去闻了,何关你阿难的耳根,有什么意思呢?要你这耳朵还干什么呢?
由此而知,耳入,就是我们的耳根,能闻的耳根,耳入之法,观其相是虚妄的,窥其性,则是本非因缘非自然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当体即是。
迷人的眼哥๓ 2019-06-11 2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