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坛 >历史长廊>失传已久的奇书被发现:被儒家抵制了近两千年,内容颠覆国人认知

失传已久的奇书被发现:被儒家抵制了近两千年,内容颠覆国人认知

说起三国时代,那是动人心魄的时期,多少英雄人物竞相登场,尽显风流,又有多少知名战役,无数次改变了中国的进程。其实,在三国时代,还有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放在今天,与任何考古发现相比,也不会有丝毫的逊色。

大约是在西晋咸宁五年,晋武帝在统一了北方和蜀地之后,面对东吴虎视眈眈。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的臣僚禀报了一个爆炸性消息。原来,在河南汲县,一个叫做“不准”的盗墓贼,挖开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墓,他第一眼就看到散落一地的竹简。


盗墓贼是为了金银财宝而来的,竹简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他只是用来点火,准备搜索其余的陪葬品。但是,这样一来,火光却惊动了当地人,他们报官之后,迅速抓获了不准,并且将这些竹简用了几十大车带走。

这本来是件小事,为什么还惊动了晋武帝呢?原来,这些竹简的是战国时期的文字,没有几个人能看懂,需要破译。晋武帝也拍板让当时的顶尖文人共同研读,他们都知道,这些竹简内容一定相当重要,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此项工作的成果,竟然会如此惊世骇俗。

竹简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纪年》、《易经》、《国语》、《名》、《琐语》、《大历》、《穆天子传》等等一共七十五篇,十多万字。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竹书纪年》。它其实就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从上古黄帝开始,一直写到魏襄王二十年,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年。


这在当时就引起了轰动,无数学者为之癫狂。为什么?因为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各自的史官,记载着各自国家的历史。然而,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下令焚书坑儒,除了秦国之后,六国史书都化为乌有。后来又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秦国自己的史书也毁掉了。

也就是说,后来学者虽然经过无数努力,抢救回了《春秋》、《左传》、《国语》等儒家经典,但这并不是官方史书。而当时发现的《竹书纪年》,却是真正的魏国史书。更为关键的是,三家分晋时,魏国继承了晋国最多的利益,包括史书,晋国又是春秋时期最大的诸侯国,所以这部《竹书纪年》是诸侯国中最正统最权威的史书!


因此,凭借着《竹书纪年》的发现,中国史学家在西晋时期,就迎来了研究的一次高潮,成果斐然。然而,《竹书纪年》中部分内容,却遭到了儒家学说的坚决抵制。

要知道,儒家是奉行“仁”为核心思想的。他们认为上古时代是最该效仿的,当时的君主都是仁爱的,即便是王位继承,也是尧、舜、禹禅让相传。因此,孔子也就以此为理论基础,游说各国,仿效前贤。然而《竹书纪年》却冷冰冰地记载: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也就是说,《竹书纪年》颠覆了儒家学说中“仁”的核心基础,即便是在上古时代,也没有温情脉脉的时候,那时候同样是争权夺利,比后世一点都不差。更为关键的是,《竹书纪年》的此类问题,并不是孤立,而是与孔子的《春秋》,司马迁的《史记》有很多**。


可怕的是,《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中期,而孔子是春秋晚期的人,按理来说《竹书纪年》所记载的,他都应该很清楚,而他所作的,很可能是在有意颠覆历史,颠覆后人的认知,目的只为了推销儒家学说。

这就很严重了,儒家在汉武帝时期,已经处于独尊的地位。几乎所有的书生,都是儒生,如果容忍《竹书纪年》的说法,那么儒家将以怎么样的面目存在于世?


于是,这部旷古奇书,在永嘉之变时,就神秘失踪了。也就是说,它还没有撑到比短命的晋朝更短命。我们开始所说,研究《竹书纪年》是西晋的一个非常热门的科研项目,其中就有荀勗和和峤完成的《竹书》的“初释本”十三篇,以及卫恒和束皙整理的“考正本”。

即便《竹书纪年》消失了,“初释本”和“考正本”依然存在。儒家一次又一次攻击《竹书纪年》是伪书,一次又一次建议朝廷封禁。终于在北宋时期,它们就完全消失在历史之中。


直到清朝的时候,朱右曾通过对前人文献中关于《竹书纪年》的记载,全部搜集整理,再加上王国维、范祥雍等人努力,终于形成了《古本竹书纪年》。这个版本肯定不全面,但在目前来说,也是可以凑合着看了。

我们知道,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历来争议很大,不管是《古本竹书纪年》还是《春秋》、《史记》都很难确保真实。但从近年来甲骨文的破译、《清华简》的出现以及其它资料的印证来看,至少在春秋战国的历史方面,《竹书纪年》的可信度相当高,甚至比《史记》要高。只不过,要想看到真正的《竹书纪年》,恐怕还要等待其它奇迹的出现

公坛gl   ゛ʚ.无所谓 斯年๓ 2019-05-30 15:43:05

分享.收藏.复制本帖链接.举报该帖.分享帖子链接

论坛 >历史长廊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