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坛 >科技资*>《西虹市首富》:一场电影引发的阶级斗争

【图】 《西虹市首富》:一场电影引发的阶级斗争

【图1】

查看大图

谁也没想到,拼多多的上市,居然压过了声势浩大的反性骚扰运动,压过了疫苗事件,成为这个7月最后一个大热点。

拼多多,一家专门做“拼团购物”的电商网站,以产品廉价著名。截止2018年第二季度,平台活跃买家已达3、43亿,已经成为仅次于淘宝和京东的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

做到这一点,它只用了三年。

奇怪的是,不像阿里上市时的举国欢欣鼓舞,这次拼多多的上市反而成了一场朋友圈里的“国耻日”。

比如虎嗅网发的这篇《该以穷人之名原谅拼多多吗?》,里面的配图就可谓闪瞎双眼:

55寸的4k“三星”大彩电,卖388元。

还有这款“vivi”牌智能手机,带指纹解锁,人脸识别,5、5英寸高清屏。这么一只手机卖多少钱呢?398元。

还有这些北上广潮人不吃饭也要追一下,动辄过千的“老爹鞋”,你觉得如果国内盗版的话能便宜到啥程度?淘宝上三四百算够便宜了吧?

在拼多多这,淘宝就是个渣:

更令人震惊的是销量。

就拿上图里的几个商品为例,388一台的“三星”大电视,已经卖了7000多件,398一只的“vivi”手机,评价有1000多条,而这两者跟拼多多上动辄几十万销量的东西比差得远了。

最精彩的莫过于这条留言:

在我和人争论iPhone是不是快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有人说,他刚刚用上触屏手机。

此刻我产生了一种严重的虚无感,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拼多多创始人黄铮早就预料到了我这个症状。他曾经说过,拼多多打的就是三四五线小城市居民,一二线是完全放弃的,他把这个战略称为:

“我们的核心就是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

我确实无法理解,但我认为,所有的成功都有它的必然原因。

拼多多成功的必然原因是什么呢?这么说吧,壹哥本来以为自己就是个学渣,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中国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是6955万人,差不多是总人口的5%。

所以我在学历上属于5%的金字塔尖。

我也曾在很多公众号文章里看到诸如“你已经被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的论调,所以早就自觉地站到了穷人的队伍里。可另一项调查显示:在2016年,如果你的年可支配收入达到了6万元,就意味着你是全中国最有钱的20%。

换句话说,每月净收入5000以上,你就是中国的高收入群体。

下面是**针对快手和抖音用户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这两款国民应用的用户,月收入在8000以上的只占一成多,3000以下的占了三分之一。

我们在争论苹果手机好还是安卓手机好的时候,有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做触屏手机;我们在琢磨相亲请一顿人均200的饭值不值的时候,有的人一周的伙食费才100块;我们在犹豫要不要轻奢一把,“剁手”两万块钱的Gucci包包的时候,有的人一年挣不了两万块……

中国正在以光速割裂着。

所以,尽管拼多多被媒体批山寨横行、产品质量差,但它依然能拥有巨量的用户群,因为中国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活在媒体可见范围里。

对此,壹哥不评价对错,只展示事实。

今天壹哥说这些,是因为我看到了一场围绕《西虹市首富》的“阶级斗争”。

开心麻花的第四部电影《西虹市首富》,上映首周末即夺得9亿票房,截止壹哥发稿日,上映7天票房15亿,已经压过了上一部《羞羞的铁拳》的成绩。

与此同时,它也是壹哥见过的争议最大的喜剧片。

《西虹市》的豆瓣分数在上映前后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变化:上映前6、4,上映当晚突然蹿升至6、9,后来稳定在6、8左右。

上映后分数不降反升,说明它更受普通大众欢迎。

但是骂《西虹市》的人,同样也立场坚定。

有趣的是,《西虹市》的支持者和批判者,似乎在自动按照收入阶层分开——这不是壹哥信口开河,豆瓣上两拨人已经自动对号入座了:

“高雅人士”、“市井老百姓”、“农民工”……当这些词眼开始用来评价电影的时候,《西虹市首富》已经不止是一部电影,而是带上了阶级立场。

不光是豆瓣,几乎所有平台上,《西虹市》的口碑都呈现鲜明的两级分化,并且两方剑拔弩张,人身攻击。

批判《西虹市》的人群,以公众号“反派影评”的波米为先锋旗手,提出了影片的三大罪:

1、 整个情节都服务于满足“*丝”意*,充满了对社会上层的抵触情绪——影片里所有的底层都是正面角色,几乎所有的上层都是反面角色。

2、 宣扬反智主义,与现实脱节。《西虹市》的剧情可以概况为:我也就是没钱,不信你给我10亿看看,我比有钱人还会花!

3、 物化女性。台湾女主在片中的角色比花瓶还不如,她就是一个物品,对男人的感情完全取决于男人怎样对她。

而支持《西虹市》的人群认为,这三点恰恰是它的好处:

第一点,敌视上层,其实正体现了电影里最可贵的“批判精神”。

比如常远饰演的这个酸臭文人,身为“十大杰出青年”,张嘴“现代人都太浮躁”,闭嘴“道德之花”,却在砸到脸上的钞票面前露出本色,连修个树都要修成卑躬屈膝的模样。



王多鱼这个“配得上十个亿的发型”,恰巧和王思聪的发型一模一样,对富二代的揶揄显而易见。

作为“*丝逆袭”代言人的王多鱼,以钞票垒成的山做背景,向记者们喊出:“我就是这么有钱,你们来气不!别憋着说心里话,来气不!”

底下的吃瓜群众异口同声地大喊:“来气!”

在这个瞬间,贫富的对立变得无比形象。

不要说仇富是一种心理疾病,仇富,是人性的本质。所以当《西虹市》替群众喊出:“来气!”的时候,它已经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第二点,关于王多鱼的天才的“投资能力”,你可以说它是胡编乱造,但不能否认这看上去很爽。

随便瞎投股票,居然挣了钱!

随便瞎投项目,项目居然成了!

本来想闭着眼扔钱,但钱却越来越多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爽的事吗?

诚然,有钱人有钱,是有原因的。穷人穷,也是有原因的,穷人不会因为突然有了钱就变成功人士,那些中了彩票的人往往后半生都很惨。

但《西虹市》不需要理会这些,它要做的是一场穷人的“春梦”。

事实证明,为这场春梦买单的人有的是。

第三点最敏感,物化女性。

《西虹市》里宋芸桦演的这个女主角存在感之弱,女性地位之低,应该是没得洗的吧?

但是壹哥要说,别光看着一线城市玩健身摄影的独立女性,请去中国落后地区看看,“男尊女卑”就是普遍真理——我再强调一遍,不谈立场,事实就是事实。

还有电影里王多鱼对女服务员**裸的性骚扰,这不是和现在轰轰烈烈的反性骚扰运动对着干吗?

有这个疑问的人,可以随便找个四五线城镇的人,问问他知不知道什么叫“me···too”运动。

《西虹市》最成功的设定,就是结尾王多鱼为了爱情放弃了300亿,结果反而让他得到了300亿,到最后,他又把钱捐出来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个穷人,不仅拿了钱就能成为成功人士,而且他还是一个圣人。

既有天外横财,还能做个圣人,这是每个底层普通人的终极梦想。《西虹市》就把这个梦想摆在我们面前了,它能不火吗?

讲到这里,两方的观点都展示完了,我突然认识到一件事:

在《西虹市》面前,任何艺术上的评价都是偏颇的,因为它故事里的阶级对立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只要你一张嘴,就天然地带上了属于你这个阶级的偏见。

因此,波米对电影的批评,多少有些“脱离群众”之嫌。

因此,我对这部电影不做任何评论。

昨天和一个快递小哥聊天,我问他知不知道《西虹市首富》,他说不知道。我说,这电影就是讲一个人中了10亿不知道怎么花。快递小哥说:

“哇,那我得去看看,老子累*累活一辈子也挣不来10个亿!”

看到了吗?人民需要《西虹市首富》。

传播学里有个理论叫做“知识沟理论”,就是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差别极大,中间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而媒体越发达,不同阶层人接触到的信息差别就越大,这道鸿沟就越深。

除非有《西虹市》这样击穿阶层的作品出现。

不论是拼多多的上市,还是《西虹市》的爆火,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都是匪夷所思的现象。但正是它们,才让高收入群体窥见了普通人的真相——它们都在填平知识沟。

就像那个豆瓣短评所说:“我们市井老百姓看得很开心!”

如果不是《西虹市》,也许豆瓣上的文艺青年们永远听不到这样的声音。

不管主创们是否是有意为之,“填平知识沟”成了《西虹市》最大的意义。

事实摆在这了,你怎么看?留言告诉我。

公坛gl   ゛ʚ.见南山 悠然๓ 2018-08-03 22:55:44

分享.收藏.复制本帖链接.举报该帖.分享帖子链接
1 楼. 小编写的很好,立场完全中立,很客观,穷人的世界很惨 公坛gl  ゛ʚ.见南山 悠然๓(2018-08-03 22:56:04)

论坛 >科技资*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