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蒋介石为什么放弃全面退守蚌埠计划?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略对决,国民党方面称之为徐蚌会战。淮海战役的经过很简单,就是解放军通过三场大规模的围歼战(碾庄围歼黄百韬兵团、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以及陈官庄围歼杜聿明集团),消灭了国民党的有生兵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其实,在淮海战役之前,国民党方面制定出台了一个全面退守的作战计划,但是却被蒋介石放弃了。这个全面退守计划是怎么样一个计划呢?蒋介石又为什么放弃了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图1/3
淮海战役前,国民党在东北战场以惨败而告终,面对着风起云涌,局势日益紧张的淮海地区,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方面拟定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主要意思是:放弃徐州及其沿线,将徐州剿总所属各兵团及绥靖区各部队主力移至淮河南岸的蚌埠东西地区,集中兵力作攻势防御,并相机转为攻势。也就是说蒋介石计划将决战的地点放在了蚌埠地区,而不是徐淮地区。
当时,蒋介石还派人将这一计划面呈正在东北指挥撤军的杜聿明,一方面是征求他的意见,一方面是想杜聿明赶紧到蚌埠进行指挥。杜聿明看了这一计划后,基本上同意将主力集中于蚌埠附近进行决战,并表示应尽快付诸实施,待自己东北撤军完毕之后,立即飞往蚌埠指挥。
图2/3
可是,局势并没有像蒋介石和杜聿明心里想的一样发展,国民党方面在淮海战役爆发之后不久就被迫放弃了这个全面退守蚌埠决战计划。原因就是国民党徐州剿总下属的黄百韬第7兵团在撤退途中,在徐州东部的碾庄地区被华东野战军重重包围了。这样的话,如果继续执行全面退守蚌埠计划,那么必然坐视黄百韬兵团10余万人马白白葬送;如果要救援黄百韬兵团,那么势必会影响整个作战计划。
黄百韬兵团虽然大部分是杂牌军,但是蒋介石不愿意弃车保帅,他在得知黄百韬兵团被围之后,反复强调说:“一定要解黄伯韬的围。”于是国民党方面就提出了一个解救黄伯韬兵团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是:以黄伯韬兵团*守碾庄圩,让已经撤到徐州并准备南撤蚌埠的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向东进军,以解黄百韬兵团之围。蒋介石对这一救援方案表示赞同,立即命令杜聿明飞赴徐州指挥救援。
图3/3
蒋介石这一救援黄百韬兵团方案,实际上就是推翻了此前制定的全面退守蚌埠作战计划。当时国民党内部就有人预言说,黄百韬兵团救不救得出来不说,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估计也是回不来了。后来果然一语成谶,国民党徐州剿总所属各兵团,除了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提前撤到蚌埠外,其主力部队全军覆没在了徐淮地区。
公坛gl
゛ʚ.无所谓 斯年๓ 2018-05-07 0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