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称王的先后顺序,不是谁最强,谁就排第一
周武王推翻商殷之后,没有称帝,他认为帝者天号,王者人称,所以只称王。周朝又以分封制管治天下,分五个级别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西周时期,爵位的高低可以衡量一个诸侯实力的大小。
图1/7
周天子
当历史进入春秋,爵位已经不能代表实力,甚至有些公国、侯国被伯国吞并,周天子无力制止,威信扫地。特别是在战国时期,诸侯们已有争夺天下之心,不满足原来的封爵,甚至要与周天子的爵位看齐——称“王”,战国七雄都先后称王。
图2/7
战国七雄
1、楚国(公元前704年)
楚国早在春秋初期便称王,虽然不被诸侯们承认,却被史书认可。公元前704年,楚国君主熊通派使者向周天子进言,我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老师,可是我们的爵位仅仅是子爵,希望能提升爵位。
结果被拒绝,熊通也很有性格,便自称王号,是为“楚武王”。虽然不被认可,却一直沿用到战国末期。
图3/7
春秋初期,公元前680年
2、魏国(公元前344年)
魏国虽然独霸近百年,称王却是在末期。公元前344年,经过襄陵之战后,魏国依然保持着强盛的声势。
这一年,魏国君主魏罃邀请宋、卫、邹、鲁等国会盟,然后一起朝见天子,自称王号,是为“魏惠王”,并广扩建宫室,堪与天**殿相比。
图4/7
春秋末期,公元前465年
3、齐国(公元前334年)
魏国称王被其他诸侯国所敌视,秦国又从中挑唆,齐楚等国联手对抗魏国。公元前334年,魏国有些乏力,支撑不住了。
魏惠王便采纳相国惠施的建议,通过齐相田婴关系,率领一些小国在齐国的徐州朝见齐威王,尊其为王,而齐也因此承认魏的王号,这便是“徐州相王”。
图5/7
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
4、秦国(公元前325年)
随着魏国、齐国相继称王,周天子威信全无。公元前325年,为了更好的发展,秦国君主嬴驷仿效中原的做法,也自称王号,是为“秦惠文王”,成为秦国第一王。
他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图6/7
战国中期,公元前325年
5、韩国、赵国、燕国(公元前323年)
公元前323年,张仪出使齐国和楚国,想拉拢两国攻魏。而公孙衍出任魏将,发起合纵对付秦国,纠集了魏、赵、韩、燕、中山五国参加会盟,并互相承认为王,这便是“五国相王”。
图7/7
战国后期,公元前265年
经过“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大多数国家都已经称王。自此,历史进入战国后期,诸侯间的斗争更加复杂和激烈
公坛gl
゛ʚ.无所谓 斯年๓ 2018-04-19 12: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