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坛 >历史长廊>杜鲁门用原子弹杀鸡儆猴,斯大林再三琢磨放过土耳其

杜鲁门用原子弹杀鸡儆猴,斯大林再三琢磨放过土耳其

二战末期,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打击下,**节节败退,尤其是美国对**原子弹的投放,以及苏联的对日作战,成为压垮**的两根稻草,加速了**投降的步伐。

美国原子弹的投放,着实让世界为之一惊。很多人怀疑美国人是不是用力过猛?因为当时**的海、空军已几乎被摧毁,海外的石油运输也被切断,**国内的物资生产也是步履蹒跚,**国内人民生活在一片饥荒中。尤其是历经了美国一轮轮空袭后,即使美国不使用原子弹、苏联不对日宣战,**的投降也已成为定局。

艾森豪威尔曾对此表示:“**已经准备投降,没必要用这种可怕的东西攻击他们。”麦克阿瑟也承认“1945年使用原子弹从军事上讲没有任何必要性”。



即使是使用原子弹,为什么针对的不是人烟稀少的地区,或者是军事目标?却选择了人口集中的城市?其实美国是有两个考虑,一是想对**决策高层进行心理震慑。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敦促**投降,后来美国截获了**的密码电报,得知**是打算拖延时间,即使是投降也要争取些利益。为此,美国在投放原子弹的目标上,选择了具有政治、军事双重价值的大城市,以期让**彻底放弃抵抗。

除了这个目的外,美国还有一层考虑是着眼世界的。随着二战的即将结束,新的国际关系面临重新洗牌,接下来就是美苏的博弈,美国不得不早做打算。尤其是在东亚不能让苏联抢了风头,赶在苏联对日宣战前拔个头彩,日后在解决东亚问题时便掌握了发言权。



而且1945年8月,美苏关系已经闹得很僵了,美国认为确实有必要杀鸡儆猴了。在7月24日的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有意无意地向斯大林透露:美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接着观察斯大林的反应,令他失望的是没有吃惊,没有惧怕,斯大林反应非常冷淡,并且幽幽地说道:希望能好好利用它来打击**。

杜鲁门很生气,较劲是吧?美国随即决定尽快使用原子弹,希望轰炸能够“使苏联变得更好说话”。

其实斯大林听懂了杜鲁门的威胁,会议结束后,他立即给核物理学家打电话作出指示:“立即加快我们的工作!”



此时苏联还在酝酿着另一个计划,就是对土耳其的动武计划。二战末期,苏联一边在远东集结重兵防御**,还一边在土耳其边境大量屯兵,剑指土耳其。干什么呢?苏联打算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将1918年被土耳其占去的亚美尼亚抢回来,并且还打算得到这片土地后,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名字恢复旧称"康斯坦丁堡"。



为了达到对苏联最佳的震慑效果,在波茨坦会议结束后仅4天,杜鲁门下令向**投放原子弹,并特意强调在斯大林离**茨坦,赶在他回道莫斯科之前投放。这样效果是不是更震撼?!看来搞政治更要注重细节啊。

不得不说,美国这次杀鸡儆猴的效果确实达到了,收到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后,斯大林在办公室来回地踱步,最终决定放弃了对土耳其的动武计划。土耳其很庆幸,逃过一劫,成为美国投放原子弹的最大受益者。

公坛gl   ゛ʚ.无所谓 斯年๓ 2017-12-28 22:10:49

分享.收藏.复制本帖链接.举报该帖.分享帖子链接
1 楼. 晚安 公坛gl  ゛ʚ.无所谓 斯年๓(2017-12-28 22:11:04)

论坛 >历史长廊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