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科技资*】搜*寄人篱下能走多远:依赖**流量AI面临激战
					
				  被揶揄太老的搜*终于在上市路上又前进一大步,搜*10月13日晚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拟通过IPO最高募集6亿美元资金登陆纽交所。
  但具体到业务,搜*近年来的成本增幅高于营收增幅。为提高营收,搜*加大成本投入但拉动营收的边际效应却在递减。对于未来,搜索和AI被认为是搜*的两个发展方向,但无论哪条路,搜*对外力的依赖都太过严重,母公司搜狐一直提供支撑,最大股东**更是带来38%的流量,在微信强化自家搜索的当下,搜*的位置着实尴尬。
  搜索仍为支柱
  成立于2004年8月的搜*离上市就差临门一脚,不过从业务现状来看,搜*仍存隐忧。
  根据招股书,搜*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年间总营收分别为3、86亿美元、5、92亿美元和6、6亿美元。其中搜索及搜索相关广告为主营收入项,分别贡献3、58亿美元、5、4亿美元和5、97亿美元,相应占比为92、7%、91、2%、90、5%。
  搜索对搜*营收的主力作用在近两年并未改变,在2017年上半年,搜*总营收为3、73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同期总营收为3、23亿美元。其中搜索广告盈利模式分别贡献3、29亿美元和2、94亿美元,对应占比88、2%和91%。同时具有搜索、搜*输入法、搜*高速浏览器等业务的搜*对搜索业务的倚重相当大。
  在描述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时,搜*也将搜索业务提到首位,称“中国的搜索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不过它同时坦言,“中国的在线搜索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若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保持或者提高营收及盈利将是困难的”。
  根据智研咨询报告,2017年国内搜索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15、2亿元,未来年增长率在15%以上。但搜*与同行仍具有不小差距,Statcounter数据显示,2017年8月,百度占据中国搜索市场份额的74、59%;阿里旗下的神马搜索排名第二,占比10、36%;360搜索与搜*搜索分列行业第三、第四位,相应市场份额为7、93%和3、95%。
  不过,搜*称已连续15个季度实现盈利,尽管盈利规模并不稳定,但在2015年和2016年运营利润分别为1、02亿美元和7160万美元,但是搜*在营收与成本上增长不平衡依然值得关注。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搜*的营收成本分别为1、66亿美元、2、48亿美元和3、03亿美元,涨幅分别为49、4%、22、2%和27、4%,而搜*营收在以上三年的涨幅分别为50、8%、10、6%和10、2%,搜*成本拉动营收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依赖**流量
  除了营收来源单一外,搜*对**的流量依赖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2013年9月,**成为搜*最大的股东,并与搜*达成战略合作,搜*搜索成为**旗下产品默认的搜索引擎。截止到2017年6月,**为搜*带来了大约38、2%的搜索流量。
  招股书显示,搜*主要的机构股东是搜狐和**,搜狐持有A类普通股3720250股、B类普通股127200000股,总共持股比例37、8%;**持有B类普通股151557875股,持股比例43、7%,为搜*最大股东。
  虽然搜狐通过与**协议掌控着搜*,受搜*提交IPO招股书影响,搜狐在上周五开盘大涨超14%。但是搜*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与它和**的合作关系有关。**承诺,2018年9月以前,搜*搜索仍将是旗下产品的默认搜索引擎。双方希望,搜*与**的默认搜索引擎合作将继续扩展到其他产品中,并持续到2023年。
  然而这种依赖是有时效和条件的。“若搜*终止或者缩减与**的合作,公司业务和增长前景将会受到负面影响。”搜*在招股书中也披露了相关风险,“我们争取与**合作的努力可能不会成功。”
  这样的风险披露并非捕风捉影,今年4月,微信内部邮件宣布,微信事业群下成立搜索应用部,包括搜索产品、广告用户技术中心、模式识别中心和数据中心,在该消息发布当天,**股价一度升至240港元。“搜*之于**,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业界对搜*表示隐忧。
  AI面临激战
  在营收依赖搜索、搜索流量依赖**的现实下,搜*需要另一个增长点,押宝AI成为搜*CEO王小川的选择。AI概念被搜*放在重要位置提及,据统计,在招股书中,搜*总计提到90次AI、7次机器/深度学习、9次自然语言处理。
  搜*自称“站在AI研发的前沿,并且有明确的路线图……重点关注自然交互和知识计算,在语音、图像、机器翻译、问答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并且已经成功融入搜*的产品和服务中”。 搜*同时表示,网络搜索引擎是AI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搜索所需要的核心功能和数据,也是AI发展的基石。因此,搜索企业处于最有利的位置来利用新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AI也是智能硬件的关键推动力。
  目前搜*在AI上已有了自己的成绩,比如一年前推出的知音引擎,比如今年8月推出的速记工具搜*听写和7月推出的车联网场景的智能副驾等。
  不过,作为下一阶段科技革新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已经被BAT和国际科技巨头们围攻。同样是搜索出身的百度在今年全面转型AI,推出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DuerOS和针对自动驾驶技术的Apollo两大开放平台,并全资收购KITT、AI等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目前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技术驱动已表示认可,在搜*发布招股书前不久,百度股价冲至历史最高点,这对于搜*既是希望也是压力。
  压力在不只百度,计划三年投入1000亿元主攻技术的阿里,首度提出“人工智能即服务”的**,从“移动优先”转型“AI优先”的谷歌以及推出智能音箱Echo、AWS云计算、AmazonAI平台的亚马逊,都与搜*直面竞争。
  如同王小川在内部信中所言,“已经没有人怀疑搜*的生存问题了,惟一的悬念是搜*能否在搜索领域实现颠覆,是否能在AI领域引领重大的创新”。
			
				
					
						
					
				
				
				
					
				
				
					
						
					
				
					
				
					
				
				
					
				
				 
					
						
					
					゜ゃ落㎜
					  ゛ʚ.E㎜丶 涟漪๓ 2017-10-17 2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