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面对蒙古中国有必要制定北方战略
中评社北4月18日电(评论员乔新生)北方内陆国家蒙古是中国与俄罗斯关系的晴雨表。近些年来,蒙古寻求战略突围,强化与**、韩国乃至东盟的关系,与中国的关系磕磕绊绊。这一方面是因为蒙古朝野各界担心强大的邻国会颠覆政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蒙古作为重要战略缓冲区,必须充分考虑到俄罗斯的态度。
中国与蒙古的经济合作正不断加深,但是,中国与蒙古的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性质却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近些年来,蒙古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采取了许多不负责任的态度,从而使两国关系不确定性大幅度增加。前不久蒙古决定停止中国与蒙古合作开发的水电站项目,理由是俄罗斯担心,如果在蒙古的河流上修建大型水电站,有可能会影响到贝加尔湖的环境,因此,蒙古决定撕毁合同,要求中国企业撤出工地。
这是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关系发生微妙变化的重要标志。当年苏联斯大林之所以鼓励蒙古独立,就是希望把蒙古作为重要的战略缓冲区,牢牢地控制蒙古,进而对中国进行战略威慑。苏联控制蒙古时期,不仅修改了蒙古的文字,而且在蒙古境内建立大量苏联建筑,改变了蒙古人的生活习惯。虽然蒙古各个党派希望恢复蒙古的文化传统,但是,长期的殖民统治,让蒙古根本无法回到从前。对于蒙古来说,无法选择自己的邻居,只能采取机会主义的策略,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可是另一方面,在安全问题上充分依靠俄罗斯。
对于蒙古朝野各界采取的策略,中国政府心知肚明。近些年来,中国致力于发展与蒙古的经济关系,通过促进蒙古经济的发展,进而确保蒙古成为一个稳定的邻国。然而,蒙古总是担心中国的发展会对蒙古构成威胁,因此,不断地制造事端,试图疏远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以德报怨,在处理与蒙古关系方面始终采取积极的态度,不管蒙古国内的政局如何变化,中国都一如既往地强化与蒙古的经济合作关系。
对于蒙古来说,选择俄罗斯作为重要的安全伙伴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为了俄罗斯的利益,而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那么,蒙古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现在蒙古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对中国采取极端不友好态度,让中国愈发感觉到,蒙古是一个反覆无常的国家,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蒙古对中国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如果蒙古朝野各界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继续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那么,两国关系有可能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蒙古作为不发达国家,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所采取的外交策略令人感到心寒。中国希望蒙古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发展农牧业的同时,尽快走上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蒙古朝野各界对中国缺乏信任,不论是来自政府的官员还是普通蒙古公民,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所采取的不友好举动,令人不能不对两国关系发展的前景担忧。
中国不谋求扩张势力范围,中国也没有统一蒙古的打算。中国希望蒙古发展经济的同时,与中国建立平等的政治外交关系,从而使中国的北部边境地区平安无事。中国不会干涉蒙古的内政,但是,蒙古的一些政治领袖试图恢复昔日的所谓**,因此,蠢蠢欲动,不断地觊觎中国的内蒙古,试图恶化与中国的关系,达到挑起****,进而发动战争的目的。这种缺乏现代国际观念,不顾国家实力,肆意挑衅的做法,有可能会让蒙古遭受巨大的损失。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会与邻国兵戎相见,但是,如果中国的周边国家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采取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那么,不排除中国采取非和平的方式,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俄罗斯通过影响蒙古的政治局势,进而达到控制这个国家的目的。对于俄罗斯的所作所为,中国不会公开发表意见。但是,中国希望蒙古在发展的过程中,制定长远的战略而不是采取机会主义的策略。如果试图恶化与中国的关系,进而取悦于其他国家,那么,中国将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前不久,中国对来自蒙古的卡车征收特别费用,已经让这个内陆国家捉襟见肘,不得不向其他国家求助。中国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向蒙古提供特别贷款,目的就是希望蒙古人民尽快渡过难关。可是,如果蒙古政府不思悔改,在处理两国关系方面继续采取挑衅政策,那么,蒙古将会因此后悔。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非常微妙。俄罗斯希望借助于中国经济发展快车,加快自己的经济转型步伐。因此,近些年来,俄罗斯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是,俄罗斯政府所奉行的扩张政策,以及特殊的地缘政治战略,使得中国不得不与俄罗斯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制裁叙利亚决议投票时,中国之所以投弃权票,是因为中国已经充分意识到,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中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选择。假如和俄罗斯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不断地被俄罗斯的战略扩张政策所困扰,那么,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就会遭受巨大的挑战,中国的国家形象就会受到极大损害。中国希望与蒙古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发展与蒙古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更希望与俄罗斯共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但是,俄罗斯的扩张政策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不相一致,这就要求中国在处理与蒙古、朝鲜乃至俄罗斯关系方面,必须制定更加具体的战略。
首先,中国不希望在自己的北方地区出现战争,任何国家在中国周边发动战争都是中国反对的。但是,如果中国周边国家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固执己见,不断地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那么,中国不会反对国际社会对相关国家采取军事行动。中国希望北方地区保持和平稳定,但是,如果一些国家采取不负责任的挑衅行动,那么,给他们以必要的教训,反而有助于地区的长期和平稳定。
其次,中国坚持互利双赢的基本原则,强调与邻为善,反对冷战思维,通过合作促进发展,通过谈判解决分歧。假如一些国家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不负责任,打着所谓拓展国际空间的幌子,不断地损害中国的利益,损害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的财产和人身权利,那么,中国政府绝对不会坐视不管。蒙古政府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并不是无能为力,而应当有所作为。对于蒙古国内的**情绪,政府应当适当地加以引导,对于破坏中国企业财产的犯罪分子,严重伤害中国公民的犯罪行为蒙古司法机关应当给予严厉的打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蒙古国内的社会氛围,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两国关系发展步入正常的轨道。
第三,多元化和民主政治制度,不能成为两国关系发展出现波折的借口。不管蒙古采取怎样的政治制度,也不管蒙古社会出现怎样的多元化,蒙古政府在处理两国关系方面都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必须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两国之间的分歧,必须按照国际法保护中国公民和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现在包括蒙古在内的一些周边国家,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采取两面派的做法,一方面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态度,不断恶化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则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实现政权更迭,新政府迅速改变与中国的关系,进而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中国政府在处理与邻国关系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一些国家政坛变化情况,必须对一些国家政府采取的不负责任做法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不敢奉行机会主义的外交路线,在处理中国关系方面谨慎从事。对于蒙古国内出现的反对中国的现象,蒙古政府应当承担责任,蒙古各个政党都必须在维护两国关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互相推诿,不能把蒙古国内发生的排斥华人的现象归咎于反对党,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无所作为。
第四,中国在制定北方战略的时候必须坚持现实主义的外交原则,一方面根据国际法以及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与北方邻国签订协议;另一方面,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中国与北方国家发生纠纷,那么,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切实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企业、中国公民的利益。现实主义的外交原则就是要丢掉幻想,就是要在处理与蒙古等国家关系方面采取积极务实的态度,如果相关国家对中国采取不友好的举动,中国可以立即作出反应,从而使相关国家政治领袖充分意识到,如果在处理与中国关系过程中,忽视了中国的国家利益,那么,最终必然会四处碰壁。
中国在处理与朝鲜关系方面已经逐渐地形成了稳定的战略机制,中国在处理与蒙古关系方面应该建立常态化的反应机制。中国应当对北方国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揽子的战略方案。毕竟,中国北方邻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无论是蒙古还是朝鲜,与俄罗斯都有非常深厚的渊源。在处理与北方邻国关系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北部边界安全问题,必须在处理好与俄罗斯战略关系的同时,防止中国北方邻国寻衅滋事。
铁甲依然在 2017-04-19 18:33:09